东喜新文|本科生揭秘中国水鸟分布地图并提出保护策略
撰稿:王荣兴、杨露、董蓉梅
在全球生物多样性持续衰退的背景下,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水鸟种群正面临严峻挑战,从国家层面提出水鸟保护措施可有的放矢。然而,对水鸟空间分布的全国性综合分析和群落构建机制探究仍然有限。针对这一问题,大理大学交叉科学中心、东喜玛拉雅研究院王荣兴老师团队进行了开创性研究。该研究整合2000年至2022年的实地调查数据、公民科学数据与文献,对243种水鸟的空间分布的区域模式及群落构建进行了深入分析,揭示了中国水鸟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群落构建机制,并据此提出相关保护策略。
															中国不同居留型水鸟的空间分布。(a) 留鸟;(b) 夏候鸟;(c) 旅鸟;(d) 冬候鸟
本研究首次在全国尺度上阐述水鸟的分布规律:多样性呈现“东高西低”梯度,不同居留型水鸟有明显的南北分布差异(北纬35°为界),且不同区域水鸟群落存在独特性或相似性。环境过滤在大尺度上主导水鸟群落形成,而扩散限制在小尺度上起主要作用。基于这些发现,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策略,包括优先保护东部平原的冬候鸟栖息地与食物资源、加强北方夏候鸟繁殖地修复,以及通过生态廊道连接孤立湿地建立网络,以缓解扩散限制,提升整体水鸟多样性保护成效。
